English

把百科全书当信赖的伴侣

2007-06-07 16:26:00 来源:博览群书 于 友  我有话说

学者周有光年逾整百,仍坚持学习、写作。他不仅发表他精通的文字学宏论,多年来更对社会科学问题多有评论,每每提出崭新论见,助人感悟。二十多年前,笔者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任职时初识周先生,此后在群言杂志社工作中又有幸得到他不少帮助,交往中对周先生之所以博学多识、文章精辟,有所了解,他是把百科全书

当作毕生信赖的知识伴侣,当作学习和研究的学术智囊,才取得了这么广博和丰硕的成就。

早在周先生1923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的时候,大学老师就指定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的一些篇章作为他必须阅读的课外读物,他在阅读之后觉得这些文章都叙述的全面而扼要,令自己“茅塞顿开”,由此他跟百科全书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大学老师说过:“建筑知识高楼必须建筑宽广的知识基础;建筑宽广的知识基础,需要自我教育,终身教育。查看百科全书,并进一步阅读其中介绍的著述,是建筑知识基础的一条捷径。百科全书是‘没有围墙的大学’,谁都可以入学。”

二十世纪二十年代。周先生已开始关心当时中国的苦难和世界的动荡,他和几位同学组成一个读报小组,常常谈论天下大事。他们觉得当时报纸的报道过于简单,为了了解世界大事的背景,常常去查看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,每每能得到所需要的资料。他们把百科全书当成了读报的顾问。

当年周先生已然体会到,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的文章都由世界各国权威的专家学者撰写,这书是人类知识的汇总和浓缩,而且学术观点以客观和真实为依据,并不附和一时的思潮起落,因此具有长远的学术价值。

在此后的工作中,周先生需要研究许多学术问题,他总是向他身边的那部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请教。他认为,百科全书几乎有问必答,且其应答都符合要求。先生认为这样的求知过程是一种精神享受。百科全书内容广泛,受它的吸引,先生的眼界和胸怀也就由此变得非常宽阔,知识面相应地拓展得很广。

周先生在解放前从事经济工作,对金融特别熟悉,解放初期写过《新中国的金融问题》《资本的原始积累》一类著作。由于他解放前业余研究文字学,建国后被调到政府的文字改革委员会任职,一直干到退休。他曾出版了二十多种关于语文问题的著作,对汉语拼音化的改革贡献尤为巨大。二十一世纪以来,他开始评论社会科学问题,运用许多宝贵资料,把问题谈论的十分透彻,具有巨大的说服力,特别显示先生知识的渊博和思想的解放。可以肯定,周先生有这样的成就是由于他博览群书,而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就是他所信赖的最主要的书籍。

周先生近年写作过许多关于世界历史和地理的文章,他善于运用百科全书的资料。举例说,2000年12月24日他写作题为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》的长篇文章。在讲文艺复兴的部分,分别阐述了“希腊学术的复兴”、“民族文字的诞生和民族文学的勃兴”、“艺术的创新”、“宗教的改革”、“科技探索”、“地理大发现”等多方面的史实;讲启蒙运动时也分别列述先后发生在英国、法国、美国的历史事件。全文材料的使用简练、扼要,先生显然习惯而熟练地参考了百科全书。

在2001年1月,周先生又完成了一篇长文章,题为《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――二次战后世界大国的“大分大合”》。他列述“英帝国的瓦解”、“苏联的瓦解”、“美国的扩张”、“法帝国的瓦解”、“欧盟的形成”和“印度的分裂”等章节,采用了大量史料说明这些大国发生的演变。可以说,只有熟悉百科全书并且善于运用的学者,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大而精辟的文章。

周先生有百科全书这样一位知识伴侣相随,多年来不断写作,经常在民盟中央的刊物《群言》上发表文章,几乎每年都出版文集。最近几年他出版的《百岁新稿》《见闻随笔》《学思集》《21世纪的华语和华文》等文集,内容十分丰富,论题十分广泛,对读者开拓知识,提高丰富自身的世界观,有非常大的帮助。我读这些书,就好像在“没有围墙的大学”里听课一样。我曾把《见闻随笔》一书视为“百科选编”,足供随时参阅。

周先生所写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》一文中,曾提到法国有位创办百科全书的杰出人物狄德罗,毕生为真理和正义奋斗,对法国的启蒙运动贡献巨大。周先生早些年也曾参与我国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创建工作,他是《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》联合编审委员会中方委员,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国际中文版顾问委员会中方顾问。他近年还不断宣扬百科全书的功用,建议大学和中学都把百科全书当作首选藏书。他说过,我国要推进五四运动高瞻远瞩的“德先生”和“赛先生”的现代化进程,就必须进行全面的知识更新,就要出版世界权威性的出版物,“不列颠百科全书”就是这类出版物的一种。他还说,这类书在我国出版,对青年一代的知识现代化和思维逻辑现代化有时代转换的启迪作用。

周先生自己受益于百科全书,成为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者,多年来为推动历史,尽力传播有助于我国现代化的知识和观点。周先生的贡献使我不禁想起了狄德罗,先生不正是在追赶狄德罗的成就的热心人吗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